在4s店做了10多年修理工,告诉大家几个秘密,车开到报废,这几种东西不必换:

在4s店做了10多年修理工,告诉大家几个秘密,车开到报废,这几种东西不必换: 
 1、第一个秘密:刹车片:磨到极限再换,别过早更换。  
2、第二个秘密:发动机油。只要使用了高品质的全合成机油,按要求保养,通常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公里到两万公里更换。
3、第三个秘密:火花塞:普通镍合金火花塞大概3万公里换,要是铱金、铂金火花塞,用到6万公里甚至更久都没问题,只要车没出现点火困难、抖动厉害这些情况,就先别着急换。  
4、第四个秘密:变速箱油:现在很多车都是免维护变速箱,正常开十几年都不用换
要是需要换,也别听4S店说的两三万公里就换,一般6万到8万公里换一次就行,换早了白花钱。 
 5、第五个秘密:刹车油:测一下含水量,不超过3%就不用换。一般车开个四五年,含水量才可能超标,要是没到这个数,刹车也正常,那就不用管它。
6、第六个秘密:汽油滤清器:如果一直加正规加油站的油,内置的汽油滤清器可以8万到10万公里换,外置的2万到3万公里换就行,没必要频繁更换,它没那么容易脏。
7、第七个秘密:冷却液:长效冷却液可以用5年或者10万公里,少了就加点,只要没变质、冰点还够,就不用整套换掉,这都是4S店想多赚钱的套路。
8、第八个秘密:汽车轮胎:正常使用的轮胎,花纹磨损到1.6毫米再换,或者看轮胎上的磨损标记,没到标记就不用换,也别听别人说用了几年就必须换,得看实际磨损情况。
9、第九个秘密:正时皮带:不是链条的车才有正时皮带,一般8万到10万公里换,但如果是经常跑高速、路况好,也可以适当延长,不过要定期检查有没有裂纹、老化这些情况。
10、第十个秘密:空气滤清器:如果开车的环境不太差,每次保养拿出来吹吹,用到2万公里甚至更久都可以,不用每次保养都换新的,这东西没那么容易坏。
11、第十一秘密:空调滤清器:根据使用情况,要是感觉空调出风有异味或者风量变小了,再换就行,大概1万到2万公里换一次,没必要听4S店的固定里程就换。 
 12、第十二秘密:汽车电瓶:正常使用的话,3到5年才需要考虑更换
如果车启动正常,大灯也亮,就说明电瓶还能用,别被4S店忽悠着提前换了。 
 13、第十三个秘密:减震器:只要车开起来没有异常的颠簸、晃动,减震器就不用换。一般减震器能用很长时间,除非是经常走烂路,把减震器弄坏了。  
14、第十四个秘密:排气管:没生锈烂穿,也没有堵塞,就不用换
很多时候排气管只是表面有点锈迹,不影响使用,4S店就会让你换,其实没必要。 
 15、第十五个秘密:氧传感器:只要发动机没有故障灯亮,油耗也正常,就不必要换,挺贵的[嘻嘻]

by @寡言寡欲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中产阶层开始大批量陨落的明显信号 要观察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是否开始有衰落的信号,最有效的办法是观察中小企业主这个人群规模是否开始缩减?

 

诗云
中产阶层开始大批量陨落的明显信号 很多人会从工资收入下滑等角度来观察中产阶层整体是否衰落,其实这并不够精确。 要观察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是否开始有衰落的信号,最有效的办法是观察中小企业主这个人群规模是否开始缩减? 唯有中小企业主这个群体规模开始缩减,则必然带来整个中产阶层的陨落。 在任何国家,中小企业主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属于“资本家”这个阶层,但又是资本家阶层中垫底的存在。他们拥有部分的生产资料,但又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与权力背景,来保障这份生产资料的安全。 直白点说,他们是上游社会的下层人士,他们又是下游社会的上层人士。 上面这句话可能有点绕,所以简单解释一下: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往往没办法从事高门槛的行业,因为在一个国家内部,高门槛的行业只有两种: 要么具备足够高的技术含量,要么具备足够强的权力背书。 技术含量越高,意味着前期所需要投入的沉没资本越高,中小企业主的资本体量不足以支撑这种需要大量“试错”的投资行为。 技术含量低,但是利润空间高的行业,往往是大资本与权力的猎物,比如很多成瘾性强的行业(黄赌毒一类)、比如很多专卖类行业。 这些肉多刺少的行业,事实上根本轮不到没背景的中小企业主插手。(可以参考印度国企私有化的过程,最后中标的企业,无一不是资本市场的“皇亲国戚”。) 所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能够从事的行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赚取的往往是辛苦钱。 从身份来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大企业的乙方,靠承接甲方爸爸的订单来赚取利润。 作为中小企业主,他们更多靠个人的勤奋、努力、狡诈以及对自家公司的打工人进行残酷剥削而生存下来。 很多聪明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不会去中小企业上班,或者只是过渡一下,从性价比来说,这个选择是对的。 大企业来钱相对容易,往往愿意在大学毕业生身上小成本的“试错”,这意味着大企业虽然有很多福报和996的职场陷阱,但是至少会给打工人一个底线福利。 而中小企业主们来钱就太难了。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都是乙方,大企业作为甲方爸爸们,能够给他们提供的利润空间都是固定的,轻易不会变化。 他们这些小资本家想每多赚一元钱,都是从自家公司打工人身上省下来的。 很多打工人其实并不痛恨大企业,他们痛恨的是自己在大企业的内部竞争中失败了。 但是,很多打工人是从骨子里痛恨中小企业主的,因为中小企业主不但对自己狠,对他们这些打工人更狠。 这其中没有对错,都是为了生存。 上游的大资本家压榨中下游的中小资本家,而中小资本家为了生存,只能更残酷的压榨最底层的打工人。 在资本的世界里,这是常识。 所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但是,是的,这里有个但是。 中小企业主这个群体衔接了权贵阶层与打工人阶层的中间段,他们的大量存在会大大缓解社会矛盾,会大大缓解打工人之间的“内卷”程度。 为什么这样说? 比如说,如果一个社会的中小企业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很多在大企业熬到40岁混不上去的职场精英们,在关键节点往往会退一步,带着自己打工期间积累的一些资源投身到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中,要么高薪要么入股,好歹有一个容身之所。 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其实给了很多中产阶层选择权,让他们还有一个退路。 但是,如果中小企业破产和倒闭的太多,则打工人之间的“内卷”程度会大大加剧。 以东亚的日韩为例,为什么日韩这些国家的打工人“内卷”如此惨烈? 是因为大企业或者说财阀们已经通过几十年的自由市场竞争,或者利用资本、利用权力,把绝大多数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主都打垮或者收编了。 当一个社会的所有平民精英们,通过多年苦读终于毕业踏入社会时,发现只有有限几个大企业能够提供有限的高薪岗位,他们之间的“内卷”是必然会发生的。 在中国,凡是炒股票的老鸟们都知道一个名词:侧供给改革! 每当一个产业政策开始出现“侧供给改革”这几个字眼时,有经验的老鸟们就知道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将具备巨大的投资价值。 因为每当侧供给改革的声音响起时,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将开始残酷的存量博弈,有部分龙头企业将在大资本或者权力的加持下干掉或者收编一切中小企业。 当这个产业最终只剩下几个龙头企业时,即使这个行业本身已经进入衰退期,但是这些活下来的龙头企业依然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多的利润。 对了,这种现象用专业术语叫“衰退性成长”。 看我推文的人有些是中小企业主,有些是打工人,对于你们,这里我给一个善意的观点: 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开始出现所谓的“侧供给改革”声音时,如果你是中小企业主,尽量把自己的企业卖一个好价格吧!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人,要么去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要么尽快转行。 相信我,接下来的行业内卷不是你能够把握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元化的生态位可以容纳更多的物种; 在一个资本市场中,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可以容纳更多的中产阶层。

中国企业协会官网 zgqy.org zgqy.org

 

中国企业协会官网 zgqy.org zgqy.org

 

在4s店做了10多年修理工,告诉大家几个秘密,车开到报废,这几种东西不必换:

在4s店做了10多年修理工,告诉大家几个秘密,车开到报废,这几种东西不必换:   1、第一个秘密:刹车片:磨到极限再换,别过早更换。   2、第二个秘密:发动机油。只要使用了高品质的全合成机油,按要求保养,通常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公里到两万公里更换。 3、第三个秘密:火花塞:普通镍合...